新聞

2021年9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獅子會何德心小學 - 2021年9月
聚焦英文 STEM教育發展 為社會培育優秀人才
獅子會何德心小學在獅子會教育基金的支持下,靈活運用學校資源,提供優質教育。為了成就學生成為未來社會棟樑,學校尤其重視英語及STEM教育,為學生裝備畢生受用的學習能力。新任校長李文萱校長,積極聯繫不同機構及學校合作,延伸和補足課堂學習的局限,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領域,擴闊視野。
增聘外籍老師 建立閱讀習慣
李校長明白英語作為非母語的國際語言,家長一向都非常重視,因此學校投入大量資源,除了教育局派遣的1名外籍英語老師外,再額外聘請2位全職外籍老師,參與恆常課堂,改良教學質素。「如果外籍老師只限於與學生玩遊戲,學習成效未必足夠。當我們安排外籍老師進入恆常課堂,一半課堂由外籍英語老師進行授課,從中大大改善聽說能力,亦可提升學生的自信及學習動力,提供學習英語的氛圍外,更能引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。」
在一至三年級,學校推行Space Town Literacy Programme,由外籍教師、本地英文科科任及英文科助教共同任教,摒棄傳統的教科書,改以有趣的閱讀材料及校本教材授課,課程中加入角色扮演、唱遊等環節,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及自學能力。李校長表示,學生在課堂後會自行在網上尋找相關的影片,繼續深入研究,發展自我學習能力。及至高年級,學校配合學習需要推展Keys 2 Literacy Development Programme,學生需要閱讀不同體裁的文本並進行延伸活動,以小組遊戲、創意寫作等以讀帶寫,建構屬於自己的語料庫。藉着腦圖幫助學生構思寫作的框架,刺激他們的聯想,從寫作大綱過渡至文章,豐富寫作內容。
投放充裕資源 營造豐富語境
除了課程上的悉心安排,學校更致力於課室以外營造英語語境,全方位推動英語學習。外籍老師除了恆常的課堂外,更會帶領英語大使推廣英語活動,包括每周一天的英語日、英文圖書伴讀、天氣報告、萬聖節活動、English Fun Day攤位遊戲等,並製作校園電視台英語節目,撰寫、編輯英文雜誌。在疫情下,學校在小息時間安排了英語影片時間,讓學生即使在家仍然能夠維持一定的語境;在聖誕節更將聖誕派對轉至網上舉行,以英語進行,寓學習於娛樂。
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更好的學習環境裏加強英語能力,在校董會教育基金捐助下,除了原本已有的英語室外,學校將再增設英語地帶The English Zone,小息時開放予學生在輕鬆的環境遊戲學習。
創科創新元素 培育共通能力
STEM教育的定位是培育學生不同的潛能,以應對未來急速轉變的挑戰。學校藉着申請近一百萬的優質教育基金,將原本的常識室改建為STEM Room,引入更多的創科創新元素及設施,給予學生與時並進的資源,協助他們的成長。除了硬件上的優化外,學校在課程上都有獨到的考量,以機械配合編程,全面訓練學生的STEM能力。「我們在課程上特意安排『先機後電』,所有孩子都必須參與『動手做』的過程。他們需要自行拼砌機械人,掌握基本機械原理後,進而配合編程運算思維,應用至日常生活上。這正正對應STEM教育的最終目的——綜合運用能力,實踐各科所學知識。」
在未來,學校將STEM教育定位在人類共同福祉上,希望學生藉着整合不同STEM學科的知識和技巧,連繫至現實生活,通過實際創新的解決方案,真正幫助別人,對應了國際獅子會「服務人群」的宗旨,貢獻社會。
推廣新興運動 拓展國際視野
在全球化和疫情下,李校長和老師團隊明白現今世代的學習不能再局限於學校裏,希望帶領學生衝出校園,拓展他們的國際視野。為此學校重視與外界合作,讓學生和老師保持具前瞻性的視野,為融入知識型經濟和數碼社會發展作好準備。早在2019年,學校便參與百仁基金「童擁AI」計劃,為四至六年級的學生提供編程培訓,提升整體的科技素養。在2020年更曾安排學生前往英國參與全球最大型的教育科技展覽BETT SHOW,讓學生與世界各地的創科發展接軌,增進與科技有關的知識。
在體育方面,學校積極發展躲避盤、競技疊杯、花式跳繩等課程。當中,學校本身的躲避盤發展最為傲人,多次奪得獎項,更有學生獲選為香港代表隊出戰「日本愛知縣名古屋躲避盤大賽」勇奪小學組季軍,戰績彪炳。「我們藉着計劃,讓孩子獲得專業的教授,提高訓練成效。」
「在接下來,我們將會申請不同的資助計劃,加強課外活動的質素,提升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、認識和應用。」李校長表示學校會積極聯繫商界,回應社會趨勢。
升中派位穩定 有賴團隊努力
即使在疫情下反覆的復課安排,學生在升中派位的表現一向穩定,更有75%入讀首3志願。李校長坦言這有賴老師團隊的努力,在課程架框上由一年級開始打好基礎,待學生完全掌握根本概念後才開展第二個學習階段,將課程慢慢深化。